莲沱组系刘鸿允、沙庆安(1963)所创的莲沱群演变而来。该地层曾为李四光等(1924)、王日伦(1960)、赵宗溥(1954)、湖北局地科所(1962)、湖北区测队(1970)、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缩写组(1974)置于南沱组下部。刘鸿允等(1963)将其独立分出创名为莲沱群。湖北省地质局三峡地层研究组(1978)改称莲沱组,从此广为引用。
莲沱组指黄陵花岗岩与南沱组之间的一套紫红色-暗紫红色的中-厚层状砂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细粒岩屑砂岩、长石质砂岩夹凝灰质岩屑砂岩,含砾岩屑凝灰岩。由下而上碎屑粒度由粗变细,顶界与南沱组冰积砾岩底面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底界与黄陵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本组岩性可分为两段:下段为紫红、棕黄色中厚层-厚层状砂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质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底部有时具砾岩,厚39-63m。上段为紫红、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砂岩、长石质砂岩夹凝灰质岩屑砂岩、晶屑、玻屑凝灰岩等。厚度91-105m。
据赵自强等(1988)研究,本组产微古植物计11属、19种。其中主要是球藻亚群:Leiopsophosphaera minorTrachysphaeridium plamum等,另外,赵自强等(1985)采自峡东莲沱组层凝灰岩中的锆石之U- Pb年龄为748±12Ma。
紫红色复成分中砾岩
紫红色含砾粗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