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地学院主导的秭归实习随着地学院、资源学院、地空学院、计算机学院、李四光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650多名学生于9月1号的到来,秭归九月战火再次点燃。
同样,来自上述六个学院38名教员分别负责地质学专业的两周和地质学基础的四周实习。在秭归教学团队四位老师(冯庆来、喻建新、王岸和林启祥)的带领下,经过前期认真备课,老师们人人摩拳擦掌,迎接学生们的地学问题挑战(详见备战备“荒”,共四期报道)。我们的学生不管是经过北戴河、周口店战火洗礼的老兵,还是未经任何训练的新兵,都斗志高昂,时刻准备着踏上地质征程。
地质野外实习,势必涉及安全和教学质量两个方面。为了打好这场安全仗,打赢这场地学仗,我们进行充分部署。备课期间我们组织教员召开4次会议(两周和四周各两次),分别就备课注意事项、教学路线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纪律等问题进行充分而又热烈地讨论,最终商定以突出中国华南特色、秭归特色为框架的地学院实习方案。同时为营造实习站学术气氛,紧密结合实习区地质特征,确定十次“南华讲坛”的学术讲座。最重要的是经过前两年各位老师共同努力,开发的12条教学路线,实现了教学路线菜单化、教学内容标准化,从而满足不同专业野外实习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1-2年里争取野外教学路线达到20条,全面实现“四化”,即教学路线菜单化、教学内容标准化、野外地质电教化和学生野外自主化。
2016年南华讲坛时间安排
报告时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9月1号 |
郑承志 |
浅谈屈原文化 |
9月2号 |
赖忠平 |
做个快乐卓越的大学生 |
9月3号 |
廖群安 |
从岩体地质特征来分析黄陵复式岩基记录的构造旋回与演化 |
9月4号 |
彭松柏 |
蛇绿岩概念及研究进展—以元古宙庙湾蛇绿岩为例 |
9月5号 |
杜远生 |
秭归地区碎屑岩沉积学—兼论地质科学研究思维 |
9月6号 |
颜佳新 |
碳酸盐岩沉积学简介 |
9月7号 |
王永标 |
实习区沉积地层及生物与环境 |
9月8号 |
王岸 |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 |
9月9号 |
李长安 |
三峡工程对长江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及其资源环境响应 |
9月10号 |
关振良 |
从溶洞到纳米孔--油气储集空间研究的跨越与挑战 |
9月2号秭归教学团队和基地共同组织学生进行两场实习动员,实习基地的褚喜彬经理就实习基地日常管理、注意事项、站内安全等问题对学生们进行了说明,队长喻建新老师就实习期间路线安排、野外教学纪律和教员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学术指导冯庆来老师就实习区区域地质和教学任务等进行了讲解。
9月3号,38名教员和650余名学生雄赳赳、气昂昂挺进了秭归县、宜昌市夷陵区的大小沟谷和山峦,开始两周和四周的野外地质实习。

九龙湾处又见杜远生老师的身影,他在向学生们讲着盖帽白云岩的故事
(照片来自高中博士生)

西陵峡村张雄华老师站在罗惹坪组中出现的灰岩透镜体处问学生:灰岩从何而来?
(照片来自徐亚军老师)
信手剖面的绘制是地质人必备的功底,此图出自我们年轻的学者、构造小专家曹凯老师
(照片来自汤华云老师)
以下内容来自地空学院祁阳阳老师
9月3号:踏勘,地质罗盘测方位、倾向、倾角。老师们耐心讲解,同学们认真学习、练习。话说真心是喜欢地质罗盘,今天也迎新第一天,如果这罗盘能作为新生入学纪念品那是再好不过了。





